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充分發(fā)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范作用,石嘴山市石旭名師工作室于3月組織開展了“互學共進促成長 匠心同行綻芳華”主題活動。

3月以來,工作室秉持“共學、共研、共享、共進”理念,聚焦課堂實踐,組織全體成員通過課堂展示和經驗分享,共同探索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路徑。

教師:石旭
任教課程:《信息技術》
授課特色:在教學中根據電子商務專業(yè)學生的學情特點,以重構后的課程內容為載體對接專業(yè)能力,在教學中探索開展基于PDCA四步多循環(huán)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實踐-反饋-改進”的螺旋式上升,課程學習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促進學生從“知識記憶”向“能力內化”轉變,培養(yǎng)出符合產業(yè)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教師:黨永豐
任教課程:《焊接方法與設備》
授課特色:教師巧妙運用動畫與實物模型,將抽象焊接原理直觀呈現,復雜電弧物理等知識輕松被學生理解。實踐環(huán)節(jié)配備先進焊接設備,學生能親手操作多種焊接方法,從手工電弧焊到自動化焊接,積累豐富實操經驗。課程緊密聯系行業(yè)前沿,引入壓力容器焊接新工藝等案例,拓寬學生視野,實現課程與產業(yè)的無縫對接,全面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與就業(yè)競爭力。

教師:劉佳
任教課程:《機械設計基礎》
授課特色:教學跳出傳統“公式推導+做題”模式,通過合作學習、案例教學等方法,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可觀察、可操作、可創(chuàng)新的學習體驗。這種授課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對機械原理的理解深度,更培養(yǎng)了其設計思維與工程實踐能力,為后續(xù)課程(如機械系統設計)打下堅實基礎。

姓名:李俏
任教課程:《客戶服務與管理》
授課特色: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采用多種互動式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分享各自的觀點和經驗,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利用角色扮演和模擬訓練讓學生在模擬的客戶服務場景中扮演不同角色,提升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課堂與課外的結合,鼓勵學生參與企業(yè)實習和社會實踐,通過實際工作體驗來深化對客戶服務與管理的理解。

教師:張俊云
任教課程:《管理學》
授課特色:課程將復雜的決策理論拆解成生動易懂的案例,用“沙漠求生”模擬實戰(zhàn)讓學生親身體驗群體決策的陷阱,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難點內容。在分析企業(yè)經典決策案例時,通過層層遞推的邏輯鏈條,充分展現決策所需的戰(zhàn)略思維和執(zhí)行落地的操作細節(jié)。同時引導學生反思決策背后的倫理維度,以“管理者的每個選擇都是價值觀的顯微鏡”進一步升華課堂。

教師:張招
任教課程:《banner文案寫作》
授課特色:課程充分展現專業(yè)且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實力,采用“案例拆解+思維碰撞”的互動模式,精選行業(yè)頭部品牌的爆款banner案例,從文案結構、色彩搭配、用戶心理等維度深度剖析,引導學生主動挖掘成功要素,激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搭建“理論學習—模擬訓練—真實項目”三階成長體系,通過理論講解夯實基礎,布置模擬項目打磨技能,引入真實商業(yè)需求直面市場挑戰(zhàn),三階遞進強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教師:鄧力銓
任教課程:《數控加工編程》
授課特色:在授課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善于將復雜的編程知識拆解為易懂的小模塊,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在實訓室講解時,詳細為學生演示操作步驟,強調關鍵要點,耐心解答學生疑問,讓抽象的編程代碼變得直觀可感。課程內容引入前沿的行業(yè)實例,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利用生動活潑的授課風格進行實際案例分析,讓課堂充滿活力,學生參與度顯著提高。

教師:陳蕊
任教課程:《電子商務法律法規(guī)》
授課特色:課程圍繞電子商務全生命周期的法律需求對內容進行模塊化重構,引入中國裁判文書網和人民法院案例庫的真實案例開展教學,提升學生法律知識;以“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為主要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運用問卷調研和訪談法的作業(yè)形式,提升學生法律風險敏感度,培養(yǎng)學生風險防范意識。綜合構建“法律知識+實踐能力+風險防范”的三階遞進式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職業(yè)法律素養(yǎng)。
教育之路,道阻且長;匠心育人,行則將至。石嘴山市石旭名教師工作室全體成員以課為媒,以研促教,在思維碰撞中探索高效課堂新路徑,在交流互鑒中譜寫教育匠心新篇章。工作室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xù)發(fā)揮人才載體作用,互學共進,匠心同行,努力打造區(qū)域人才“蓄水池”。